010-84652511

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

来源: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2024年12月12日

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

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会长 刘娜

尊敬的各位理事、各位会员、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受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理事会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4年主要工作成果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健康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2024年,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在全体理事、会员及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纲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创新,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在组织规范,文化建设,品牌影响及事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此,我们向所有为促进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期待未来我们共同携手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更好地增进首都人民健康福祉做出应有贡献。

一、坚持党建引领,工作更上新台阶

我们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建设的根本,将党建工作不断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健康中国、健康北京的落实推进上来。通过建章立制,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写入促进会章程;设立党建活动阵地,打造党建工作网络宣传平台,展现党建工作成效;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将党建主题活动和时代要求结合,和“五进入”结合,和专委会活动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主题党支部学习会议、“辉煌百余年,颂歌献给党——庆七一献礼暨乐龄老年人才健康行动”、“走进泗马沟村,探索中医药文化”等主题活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坚持组织建设,获评4A级社团组织

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们不断完善促进会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建设。2024年,我们新成立了中医情志健康专业专委会和中药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目前,促进会拥有会员783名,单位会员15家,理事49名,专业委员会14个,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力量显著增强。

我们注重科学规范的运营管理,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提升了组织运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严格执行用章管理办法、合同、经费审批制度,推进财务执行状况定期报告制度。今年,促进会圆满通过了市民政局派驻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财务审计工作,社会团体年检及综合执法大队的双随机抽查。此外,我们还荣获了4A级社团组织的称号,这也是促进会于2021年12月成立以来,首次参与此类评审并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也标志着促进会工作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三、专委会成果斐然坚持品牌打造

2024年,各专委会以“健康成为文化,文化促进健康”为目标,在健康科普、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健康文化事业的多元性和专业性。我们不仅提升了公众对健康文化的认知,还不断累积和打造了专委会的品牌,促进了健康文化领域的繁荣。

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发展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近10个省市进行专业巡讲,参与学习医师600多人,出版了《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及《儿童言语语言障碍及训练词表》等一系列专业书籍,推动了儿童健康保障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企业(客户)健康管理服务专业委员会,2024年活动内容不断创新、科普主题不断升级,成功举办了389场健康促进活动,惠及人数超过20000人,在国央企和外资企业中广泛推广,推动了我国企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搭建了肿瘤康复学术交流平台,为肿瘤患者提供了线上线下科普与咨询服务,举办了多场学术活动、科研项目及SCI文章投稿等,促进了肿瘤康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肿瘤康复指南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力推动了肿瘤康复事业的持续发展。

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策划并组织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2024全民营养周”等,广泛传播健康知识,极大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中医药健康养生传播专业委员会,举办特色学术活动,如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传承创新论坛等,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普与宣传、基层科普与健康养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委会,积极参与首都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探索托育新模式,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健康科普专委会,在健康知识普及与传播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产出高质量、高声量的科普短视频,策划并成功举办多个线上直播活动,出版了系列科普图书,扩大了健康科普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围产专业委员会,举办多场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与专业培训,组织专家义诊及健康教育活动,服务孕产妇及患者共2000余人次。为与会者提供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了公众对围产健康的认识与重视。

中医外治专业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中医推广与健康服务活动,走进社区、企业,举办中医健康讲座;深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累计惠及人数超过1500人次。为公众提供了优质的中医健康服务,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眼健康专委会,成功策划并举办了“明亮双眼,点亮未来”系列公益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维护眼部健康。

中医情志健康专业专委会,11月15日正式成立并成功举办首届学术年会,汇聚了来自多所国内一流学府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推动了中医情志健康学科的发展与应用。

中药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12月5日成立并成功举办了中药与健康促进创新学术研讨会,汇聚来自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临床一线的中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中国的天然药物与中药监管政策及医疗机构中药质量及合理用药管理等进行研讨,将就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临床试验研究体系贡献智慧。

四、坚持积极作为,民生项目扎实推进   

2024年,我们积极承接并高效推进了一系列政府项目,充分展示了组织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锻炼了团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积极响应两会代表提案,推动托育机构向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基于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2023年对北京市托育机构的督导巡查结果,市政协委员吕仕杰(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和市人大代表王报焕向两会提交了相关提案,为托育机构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受市卫健委委托,我们启动了健康科普五进活动,提升了公众的健康意识。承接了《2024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作品初审工作。被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聘任为“志愿者公益单位暨无烟北京建设工作沙龙成员”。负责《2024年北京市托育机构监测与督导项目》,历时近三个月,对北京市普惠、示范及去年督导巡查中低于60分的托育机构进行督导巡查,重点防范风险,帮助托育机构持续改善。基于项目,我们举办了托育机构消防安全专项培训,提升了托育机构安全管理水平。我们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了线上线下培训、会议30多项,涉及多领域多学科,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坚持守正创新,推广健康文化

我们秉持“文化孕育健康,健康北京有我”的核心理念,我们在2024年积极投身于健康文化领域,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与合作,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全周期健康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今年首次举办了理事健康文化理论学习会,邀请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李曜生就健康文化的战略定位、学理支撑、谋篇布局三个方面作了清晰而深入的阐述;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合作刘泽军为大家分享了健康中国发展沿革和健康北京的具体实际。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会李道明副会长撰写了“健康文化 大写健康人生”文章介绍了他对健康文化与实践的认识与实践

在学术研讨与政策解读方面,参加了“传承中医药文化,同心共助健康中国”主题研讨会,对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进行解读,提出专业见解与期望。

在平台建设与合作交流方面,与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等多部门推出“守护健康'救'在身边”健康科普平台,与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未来合作与发展奠定基础。

在论坛协办与会员交流方面,在今年中国国际贸易服务交易会,作为中国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与投资论坛的协办方,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对接。与此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单位会员交流会,通过学习交流共谋健康文化新篇章。

在科普教育与文化传播方面,与微博健康联合发起了“科普巴士下基层”活动,将带状疱疹健康知识送到基层百姓身边,提升了中老年人的预防意识。

今年我们举办学术会议活动140多场,参与人数达15000人。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与合作,我们不仅在健康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为健康北京的建设贡献了应有力量。

各位理事、各位会员,回顾过去一年,得益于大家的努力与支持,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好的成绩,在此,我内心深受感动,并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这些成绩不仅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对此充满信心。

然而,在全面回顾与总结2024年工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与挑战。如,在活动策划与形式创新上还需进一步努力;专业委员会建设整体发展还不平衡,有一些领域发展相对滞后。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活动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以满足广大会员与受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也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薄弱环节的投入与建设。

在总结经验与不足的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分享几点感受:一是在党的坚强引领下,我们才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文化自信及强大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勇于面对新经济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创新、开放包容、锐意进取,才能积极应对挑战、把握发展机遇;三是要深刻认识健康文化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与推进作用,在健康中国、文化自信的战略背景下,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不仅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在推动健康文化传播、提升国民健康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深知这份责任与使命的重大,将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5年主要工作计划

同志们:回望2024,我们稳扎稳打,根基渐固;展望2025,我们将发力突破,共赢未来。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立足首都优势,按照“党建引领、规范办会、服务兴会、文化强会”的工作原则,全力以赴推进健康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是党建引领 坚定发展方向

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业务”的工作思路,不断研究和完善党建与业务融合共进的新机制,力求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两结合、两促进”。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党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党员结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建模式,探索“党建+”理念,激发组织活力,筑牢促进会的思想政治根基。

二是规范办会 凸显首都特色

加强自身建设,是组织发展与履行职责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按照5A级社团组织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及工作程序。各专委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充分发挥首都的地域和人才优势,广泛吸收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宣传、文艺、传媒、科研等健康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和组织加入到会员队伍中,高标准建设团队,凸显首都特色。

三是服务兴会 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会员管理与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我们将积极扩大合作伙伴网络,与更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健康文化相关的项目与活动。同时,我们将协助会员及合作伙伴入库建档,建立完善的会员与合作伙伴信息库,以便于更好地提供定制化服务,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深化。此外,加强与其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与民生项目,关注健康产业发展动态,共同推进产业繁荣与健康文化事业发展。

四是文化强会 弘扬健康理念

文化健康相济,健康文化共兴。按照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要求,做好健康文化的研究阐释、宣传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传播健康文化理念,讲好健康中国故事,引领健康文化行为,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文化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促进会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全体同仁的辛勤努力。让我们不忘初心,众志成城,共同为祖国的健康文化事业书写灿烂篇章!

在此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

202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