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幼有所托,关系民生幸福。近日,随着北京市人大、政协两会的召开,推动托育机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议题倍受关注,部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参考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2023年对本市托育机构的督导巡查所了解到的情况,向两会提交了相关提案。
来自特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吕仕杰在提案中呼吁,期待推动托育机构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以“托幼一体化”为主体,社会主办型、社区服务型、单位服务型、医育结合型为补充的托育机构多元化发展。在管理方面,应推动政策有序衔接并加强监管,落实机构建设的规范化,完善登记备案制度,建立托育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建设医育结合体。同时,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应得到重视,推进托育服务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职业发展通道。
北京市人大代表王报焕也带来了一份关于推进托育机构高质量、多元化发展的建议。王报焕代表介绍,“为了适应多元化需求,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目前托育机构行业标准逐渐规范化、专业化,行业市场逐渐发展成熟,但与“十四五”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当前托育服务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送不起”“挤不进”“招不满”的矛盾,应加快构建配套政策支持体系,降低托育服务运营成本。同时加强政府监督及行业自律,建立完善监管数据库,发挥行业互相监督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