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首届健康文化理论研讨座谈会”在京圆满举办。
明大政、知方略、增学识、理思路,本次会议通过对“健康”“健康文化”概念体系,逻辑范畴和发展趋势深入研讨,探寻了“健康”的文化要义、“健康文化”的结构体系,思考了“健康北京”“健康中国”的战略要义,增加了社会各界对健康文化的交流共识,增强了社会各界开展健康文化传播活动的理论自信。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对会议致辞,指出:“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革命是一场现代生活方式的革命。健康文化,是健康中国战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本次研讨座谈会,他做出了“从健康文化主题理论研究的角度,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的高度评价。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对会议致辞
理越辩越明,道越辩越清。会上,围绕“健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共有3位专家进行了主旨发言。其中,国家卫健委人口发展中心培训处处长、广联健康中国宣传委员会副会长张红苹在《新时代健康文化浅见》的主旨发言中,分别从“筑牢政治高度与专业底线,拓宽发声渠道与互动模式,找到健康痛点与目标吸引,利用社会细胞与示范效应”等四个方面就健康文化做出了解读。而关于什么是“卫生健康文化”,张红苹处长也跟大家分享了她的观点。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在做《城市健康发展趋势》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关于健康文化的解读,促进城市健康文化发展趋势的转变,也在促进我国关于健康的理论诠释。何谓健康?‘健’从古到今的文化禀赋,就是强壮。‘康’,就是通达。而到现代,健康的基本含义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健康文化体系包括:健康理论体系、健康思想体系、健康作品系列、健康传承体系、健康创新体系。”
“中医学在上下五千年社会发展进步中形成的传统医术和理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博大精深又简明实用,既术有专攻又崇义尚德,是传播健康文化,建设健康北京的强大支撑。平、和、通是健康文化的本质体现,是健康文化的职业传播;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健康文化的真知真理;誓救含灵之苦坚持普一同等是健康文化倡导的和谐医患关系准则。”军旅文化专家、原总装通保部政治部副主任李道明在《从中医学传统救治理念看健康文化的价值所在》主旨发言中表示。
首届健康文化理论研究座谈会会议现场
会议由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会长刘娜主持。来自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北京卫视、北京广播电台等与健康文化相关的各界领导、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参加了座谈研讨会,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参会单位一致表示,将积极与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北京健康文化品牌,助力健康北京,健康中国!